您当前位置:节日大全 > 少数民族节日 > 为什么在广西三月三这么受重视?

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,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,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广西的法定假日,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(3月31号到4月1号放假)。为什么在广西三月三这么受重视?
历史文化传承:“三月三”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上巳节,在历史发展过程中,中原文化南移,上巳节的许多文化风俗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得以保存和延续。在壮族传说中,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,也是壮族祭祖、祭拜盘古、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,是以唱歌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祭祖节日,因此又叫歌圩节、歌婆节或歌仙节。它融合了中原上巳节习俗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,以及诗歌、祭典、稻耕等多种文化,是壮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下,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具有壮族特色的传统节日。
民族文化认同:“壮族三月三”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民族记忆和情感,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。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民俗活动,如唱山歌、抛绣球、制作五色糯米饭等,可以增强壮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,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广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团结,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。
政策支持:根据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的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以及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新修订的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规定,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,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,按照各民族习惯,规定放假日期。2014年,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,将“壮族三月三”确定为广西少数民族习惯节日,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。
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文化基因与民族记忆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不仅是壮族歌节的核心载体,更通过对歌、祭祀、抢花炮等民俗活动,展现着壮乡的精神内核。
在壮家人心中,三月三不仅是欢庆的时刻,更是传承语言、服饰、饮食等文化要素的活态课堂,彰显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生命力。
在此,祝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:节日快乐,幸福每一天!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有态度,请点击:进行纠错或评论
历史文化传承:“三月三”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上巳节,在历史发展过程中,中原文化南移,上巳节的许多文化风俗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得以保存和延续。在壮族传说中,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,也是壮族祭祖、祭拜盘古、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,是以唱歌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祭祖节日,因此又叫歌圩节、歌婆节或歌仙节。它融合了中原上巳节习俗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,以及诗歌、祭典、稻耕等多种文化,是壮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下,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具有壮族特色的传统节日。
民族文化认同:“壮族三月三”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民族记忆和情感,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。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民俗活动,如唱山歌、抛绣球、制作五色糯米饭等,可以增强壮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,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广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团结,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。
政策支持:根据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的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以及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新修订的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规定,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,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,按照各民族习惯,规定放假日期。2014年,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,将“壮族三月三”确定为广西少数民族习惯节日,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。
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文化基因与民族记忆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不仅是壮族歌节的核心载体,更通过对歌、祭祀、抢花炮等民俗活动,展现着壮乡的精神内核。
在壮家人心中,三月三不仅是欢庆的时刻,更是传承语言、服饰、饮食等文化要素的活态课堂,彰显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生命力。
在此,祝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:节日快乐,幸福每一天!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jieridaquan.cn/Info/View.Asp?Id=407
本文标题: 为什么在广西三月三这么受重视?
